中国健康在线_中国健康行业垂直门户|传递健康养生资讯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保健 > 食品安全 > 蜂蜜中毒或导致人死亡 野生蜂蜜不要吃

蜂蜜中毒或导致人死亡 野生蜂蜜不要吃

时间:2015-11-25 08:52:00

人气:

来源:

类别:食品安全

标签:蜂蜜 中毒

导读:如果不小心误食了有毒的野生蜂蜜,大家一定要即刻就医,常见的蜂蜜中毒初起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伴有乏力,头晕,低热,四肢麻木等。

蜂蜜中毒如果严重或会导致人死亡,大家对来路不明的野生蜂蜜最好不要吃。那么万一蜂蜜中毒后该怎么办呢?一把蜂蜜吃错了会腹泻、胃疼,最严重就是中毒。那么蜂蜜中毒后该怎么办?下面一起来看看专家的说法。

蜂蜜中毒后该怎么办

蜂蜜是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蜂蜜营养丰富,但是如果吃错了也会中毒哦。根据临床表现,蜂蜜中毒的症状随蜜源植物的毒性和摄入量的不同而不同。据报道,有毒蜂蜜中毒的潜伏期最短的为25~40分钟,较长的7天,一般为1~3天。

中毒初起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伴有乏力,头晕,低热,四肢麻木等。轻度中毒者仅有口干,口苦,唇舌发麻,食欲减退等症状;较重中毒有腹泻伴有柏油样便、血便症状外,还可出现肝脏损害症状,但无黄疸;严重的中毒病人会出现肾功能损害的表现,如少尿,血尿,蛋白尿,还有寒战、高热,尿闭、血压下降,休克,昏迷,心律不齐,有典型心肌炎表现,最后可因循环中枢和呼吸中枢麻痹而难治死亡。

蜂蜜中毒后该怎么办专家表示,急救方法包括催吐、洗胃、导泻及洗肠等四个方面。

催吐

(1)用手指轻触喉咙,可以引起呕吐。

(2)饮用温盐水(15克食盐中加入240毫或冷开水)或淡肥皂水。

(3)以硫酸铜0.5~l克加温水1杯,或硫酸锌1—2克加水1杯,慢慢饮下,若15~30分钟不发生呕吐,可再服1次。

(4)口服吐根糖浆10~15毫升。如不呕吐,15分钟后可再服1次。

(5)阿扑吗啡5毫克,皮下注射。呕吐以后,再给病人喝牛奶、生鸡蛋、浓茶或在温开水里加入一些面粉搅匀。一次吐不完时,可进行第2次催吐。

洗胃

病人催吐困难,或不适于催吐者可进行洗胃,有时催吐后怀疑胃内尚有残渣时也可以进行洗胃。一般中毒后4~6小时内洗胃最佳,如时间过久,毒物已经吸收,洗胃的意义就不很大,洗胃最好在医院内进行。

导泻与洗肠

能使停留在肠腔内的毒物尽快排出。导泻常用的泻剂有硫酸镁、硫酸钠等。

那么蜂蜜要怎么吃才最好呢蜂蜜的食用方法,一起来看看。

蜂蜜的辨别方法

首先,用冷水冲泡蜂蜜后倒入矿泉水瓶内约半瓶,快速摇晃。如果是真蜂蜜,

会有以下现象:

1、液体上层出现大量泡沫,且久久不会消退,有时泡沫可维持2小时之久。

2、液体部分显得混浊,因为蜂蜜中含有蛋白质、花粉、胶质。假蜜不但泡沫少、容易消退,液体部分也很清澈。

3、冲热水后味道香甜带点酸味,因为纯蜂蜜含许多有机酸和酵素,但假蜜只有甜味。

4、看蜂蜜是否结晶也是判定蜂蜜真假的方式。蜂蜜中含有大量的果糖和葡萄糖,在葡萄糖含量高、水分少、温度低的情形下,蜂蜜就容易结晶,而假蜜以果糖为主要原料,不会结晶。其中,荔枝蜜和柑橘蜜的葡萄糖含量高,较易结晶,而龙眼蜜则不容易结晶。因此,“液态蜂蜜可能有真假的问题,而完全结晶的蜂蜜一定是真蜜。

蜂蜜的食用方法

新鲜成熟的蜂蜜可直接食用,也可将其配成水溶液,因为水溶液比纯蜂蜜更易被吸收。但绝对不可以用开水冲或高温蒸煮蜂蜜,因为不合理的加热,会使蜂蜜中的营养物质严重破坏,蜂蜜中的酶失活,颜色变深,香味挥发,滋味改变,食之有不愉快的酸味。研究表明,在蜂蜜营养成分中酶类尤其是淀偻酶对热极不稳定,值降低则证明蜂蜜特有的香味和滋味受到破坏而挥发,抑菌作用下降,营养物质被破坏,因此,蜂蜜最好使用40℃以下的温开水或凉开水稀释后食用,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用冷开水冲蜂蜜饮食,能消暑解热,是很好的清凉保健饮料。在进餐时将蜂蜜涂抹在面包、馒头上,也可把蜂蜜加在温热的豆浆、牛奶中,调和后一并饮下。还可将蜂蜜拌在凉菜中或加入矿泉水、纯净水中饮用,清香可口,营养丰富。正常情况下,新鲜成熟蜂蜜不必加热就可以服用,这样可保全蜂蜜的营养成分不致损坏,从而发挥其应有的医疗保健作用。

食用蜂蜜注意事项

不宜与葱同食

蜂蜜的营养成分比较复杂,葱蜜同食后,蜂蜜中的有机酸、酶类遇上葱中的含硫氨基酸等,会发生有害的生化反应,或产生有毒物质,刺激肠胃道而导致。

不宜与豆腐同食

豆腐味甘、咸,性寒,能清热散血。与蜂蜜同食易导致。同时蜂蜜中的多种酶类,豆腐中的多种、植物蛋白、有机酸等,二者同食不利于人体的生化反应。

不宜与韭菜同食

韭菜含丰富,容易被蜂蜜中的矿物质铜、铁等离子化而失去作用。另外,蜂蜜可通便,韭菜富含纤维素而导泻,容易引起腹泻。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中国健康在线!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本类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中国健康在线 Copyright@ 2018-2028 www.chinahmos.com.cn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中国健康行业垂直门户:中国健康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