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在线_中国健康行业垂直门户|传递健康养生资讯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健康快讯 >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预防)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预防)

时间:2025-10-29 10:02:15

人气:

来源:网络

类别:健康快讯

标签:

导读: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上述一般症状外,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唾液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上述一般症状外,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唾液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肿胀会在4-5天消退。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这是常见的腮腺炎的预防方法。

2、如发现异常症状,及早治疗。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的情况,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3、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出行要慎重。这也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方法,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4、接种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目前,我省规定的常规免疫程序为2剂次,分别为18月龄免费接种1剂麻腮风疫苗。在4-6岁自费接种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当托幼机构、学校有流行时,可对易感者进行应急免疫。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上述一般症状外,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唾液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肿胀会在4-5天消退。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这是常见的腮腺炎的预防方法。

2、如发现异常症状,及早治疗。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的情况,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3、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出行要慎重。这也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方法,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4、接种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目前,我省规定的常规免疫程序为2剂次,分别为18月龄免费接种1剂麻腮风疫苗。在4-6岁自费接种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当托幼机构、学校有流行时,可对易感者进行应急免疫。

三、麻疹

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疹子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

麻疹的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1)隔离患者。对麻疹患者应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患者隔离至出疹后的第五天,若有并发症则延迟隔离至出疹后第十天。

(2)易感者接触后检疫3周,

2、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避免到公共场所或人多拥挤的地方,出入应佩戴口罩;无并发症的患儿在家中隔离,以减少传播和继发医院感染。

3、增强人群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麻疹和风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含麻疹及风疹成分的联合疫苗。目前我省规定常规免疫程序为2剂次,分别为8月龄免费接种1剂麻风疫苗,18月龄免费接种1剂麻腮风疫苗。凡未完成2针次儿童应积极到辖区内预防接种门诊接种补种疫苗,以获得保护性抗体。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中国健康在线!
相关阅读
  • 中医药治疗骨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医药治疗骨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4年3月2日,由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主办,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医疗医药分会、北京匡达制药厂承办,北京中经公益基金会支持的中医药治疗骨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 秋季要怎么养生 秋季滋补养生越补越好吗

    秋季要怎么养生 秋季滋补养生越补越好吗

    夏天已经过去了,秋天已经到来了,秋天的气温会有所下降,特别是早晚的温差非常大,很多人都会在秋季养生,那么秋季要怎么养生呢?..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本类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中国健康在线 Copyright@ 2018-2028 www.chinahmos.com.cn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中国健康行业垂直门户:中国健康在线